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丨“超越界限的遗产: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法遗产保护与文化旅游学术研讨会 大理工作坊”——精彩发言集锦(上)
  发表时间:2024-05-31  阅读次数:698
640 (3)
    2024年5月24日,“超越界限的遗产: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法遗产保护与文化旅游学术研讨会大理工作坊”在中国云南大理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由同济大学主办,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协办,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上海分中心)、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大理白族自治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大理白族自治州文化和旅游局,以及同济·大理遗产保护与文化创新研究院共同承办。

    2024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着力把大理建设成为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和较高知名度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旅游名城。为大力支持大理白族自治州遗产保护与文化创新工作,推动同济大学“双一流大学”建设,同济大学和大理白族自治州本着“目标引领、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经友好协商,决定合作共建“同济·大理遗产保护与文化创新研究院”。研究院将在课题研究、专业咨询、交流展示、人才培养、乡村振兴等五个方面进行深入合作。
    2024年,也是中法建交60周年、中法文化旅游年、同济大学建校117周年,因此,同济大学于5月20日举行了“超越界限的遗产: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法遗产保护与文化旅游学术研讨会”,而由大理白族自治州协办的“大理工作坊”是该研讨会的延伸活动,旨在让中法专家了解大理的文化与自然遗产,交流中法遗产保护与文化旅游的理念与实践,探讨区域性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城市更新的路径,同时构建同济-大理、中法大理遗产保护与文化旅游合作框架。

    在会议开幕式上,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州委副书记、州长陈真永,法国文化部建筑与遗产之城 夏约学校校长让-马克·祖雷帝,法国建筑科学院前院长,法国文物建筑原主任建筑师、总监,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前副主席穆栋,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杨渝,以及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为本次会议发表了致辞。开幕式上,同济大学校党委副书记彭震伟和大理州副州长鲁旭俊分别代表双方签订《同济·大理遗产保护与文化创新研究院合作协议》。

签约仪式后,法国文化部遗产和建筑总监泽维尔·克拉克 得 德罗马丁,云南省文物局原副局长、二级巡视员余剑明,世界遗产卢瓦尔河谷产业发展区(ZAL)联合主任马蒂厄·邦尼冯德,云南省城乡规划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原总工程师任洁做了主旨发言。

640 (12)
640 (11)
640 (5)
主旨发言

主持人:

张恺(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遗产保护与文化复兴研究院副院长)

阿兰·马里诺斯(法国文化部建筑与遗产荣誉总监,法国特色小城镇协会国家代表,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

1) 法国的世界遗产地规划:以示范性为目标的实验

640 (6)
泽维尔·克拉克 得 德罗马丁

(法国文化部遗产和建筑总监)

    泽维尔·克拉克 得 德罗马丁先生先整体讲述了法国世界遗产保护的政策背景,后通过五个案例论述了在多元方法下世界遗产展现出的可能性。法国的遗产保护政策不断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以前,主要由国家行政部门进行防御性保护。80年代中期后,中央权力下放,逐渐以地方当局的管理文件进行保护。与此同时,遗产立法逐步纳入城市法规,遗产成为城市项目的组成部分。面对21世纪气候、社会、健康等危机,政府希望遗产能够融合韧性、创新、合作,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原动力。在沙特尔大教堂案例中,地方政府与专业协会合作,确保从数百个角度眺望教堂的良好景观视线;在韦泽尔峡谷案例中,政府动员了官员、利益相关者和当地居民参与景观恢复,并将该项目与农业农村规划、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旅游整合起来;波尔多历史中心案例则强调城市遗产在面对气候变化时如何实现低碳转型;采矿盆地案例中,通过净化废弃工业用地、改善基础设施等措施,改善生活环境和自然空间,提升矿区景观价值;最后的朝圣之路案例展示了当代艺术如何与文化景观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这些案例共同说明,遗产不能再被视为一门孤独的学科,应作为环境、经济和社会政策的一部分,加强文化与社会、居民、环境之间的联系。

2) 云南历史交通线路及其对世界历史文化价值构成的影响

640 (7)
余剑明

(云南省文物局原副局长、二级巡视员)

    余先生的演讲主要围绕着“云南古代交通线路”和“世界文化遗产”两个话题展开。首先,余先生深入介绍了包括南方丝绸之路南亚廊道、茶马古道、盐马古道、滇越铁路、滇缅公路等云南古代交通线路的线路走向、历史意义及其沿线的历史遗存资源状况。而后,他着重介绍了包括“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丽江古城和红河哈尼梯田在内的云南世界文化遗产。最后论述了古代交通线路对文化遗产形成和价值的影响,并就相关古代线路及其沿线历史遗存的申遗提出建议:(1)丝绸之路南亚廊道促进了佛教在大理地区的传播,其中的典型案例为“大理石钟山、佛教遗迹和村落”作为丹霞地貌环境中大理密宗实物遗存具有独特性,可作为丝绸之路南亚廊道申遗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具有探讨申报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必要性;(2)滇越铁路在钢结构应用、建筑形式组合、建筑与自然的结合等方面价值突出,体现了中法文化的交流,同时与锡矿工业联系紧密,对滇南历史文化和工业遗产产生深刻影响,建议探讨“滇南锡矿工业、铁路与乡村”作为系列遗产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可行性;(3)建议深入研究大理的盐业、盐道、盐村、盐谷、盐俗等文化遗产,将盐马古道作为专题纳入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深入开展“大理盐业、盐道和村落文化遗产”的资源调查、保护维修和世界遗产价值评估,丰富云南古道交通线路的内涵,促进盐马古道的展示利用和品牌打造。

3) 卢瓦尔河景观保护跨学科的新策略

640 (8)
马蒂厄·邦尼冯德

(世界遗产卢瓦尔河谷产业发展区联合主任)

    马蒂厄·邦尼冯德先生从科研工作者和跨学科合作的视角讲解了法国卢瓦尔河谷的景观保护工作。卢瓦尔河发源于中央高原,一路向西直至入海,沿卢瓦尔河谷依次可见到溪流、开阔河道、水坝工程、农田、村庄、城镇、码头、石滩、树林以及入海处的港口和工业设施等丰富的景观和繁忙多样的人类活动。于此同时,卢瓦尔河谷也面临着包括长期的气候变化、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冲突、管理部门如何分工协作等问题。为此,科研和学术部门融合了环境与生态、人文社科、数码技术等多元学科与方法,对水文系统、沿河地区的演变与发展、生物多样性等三个议题进行研究,以全面理解水文社会的运作方式。目前,一百余位研究者自下而上组成学术小组,与地方政府合作,在多所知名大学的支持下,为卢瓦尔河谷及其支流构建起了全流域的工作平台。研究成果涵盖土地沉积过程、鱼类洄游情况、生物入侵控制、植物生长状况、码头考古遗迹等方面,从而为当地的管理者保护景观地提供工作指南。此外,这种工作方式也应用于教学,使学生们有能力的把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在遗产现场进行学习,直接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去。

4) 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云南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

640 (9)
任洁

(云南省城乡规划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原总工程师)

    任洁女士在会议上详细介绍了云南省传统村落基本概况、空间格局、总体特色,并通过10个案例讲述了云南省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值得借鉴的经验与路径。目前,云南省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数目居全国之最,省内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呈现出“区域+线路+斑块”的特征,多分布于滇西、滇南地区。它们或临水而建,或依坡而建,或于盆地坝区依平缓地势而建,或沿古道分布,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在多元文化和多样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多重格局,是云南边疆民族传统农耕文化的集中遗存。在保护发展方面,云南省传统村落发展方式多种多样:腾冲市水碓村以文化特色旅游为发展模式;建水县团山村是古建整修的典型示范;元阳县阿者科村由校村合作引领发展;澜沧县翁基村通过绿色农产品带动脱贫致富;景洪市曼春满村采用了沉浸式、场景化的旅游开发模式;巍山县东莲花村探索民族建筑和民俗文化的完整保护模式;剑川县寺登村、鳌凤村借助国际合作实现“沙溪复兴”;玉龙县玉湖村通过保护传承纳西文化促进乡村振兴;维西县同乐村以原生态的方式保护自然环境和傈僳族传统文化;云龙县诺邓村以农特产品及旅游产业带动地方发展。云南省传统村落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有许多经验值得总结,更多路径需要探索。



供稿:邵甬、张笑妍、韩祺儿

排版:田嘉齐

Copyright © 2009-2012 World Heritage Institute of Training and Research-Asia and Pacific (shang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