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中心李昕博士应邀出席2021“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并发表主题演讲 |
发表时间:2021-12-03 阅读次数:2149 |
12月2日,2021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在广州拉开帷幕,会议由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主办,习近平主席对“读懂中国”国际会议高度重视,专门发表视频致辞,充分肯定会议创办以来发挥的重要作用。
为期四天的会议举行多场专题论坛,我中心副秘书长李昕博士应邀出席“新视野下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并以《战略与实践:全球视野下中国文化遗产教育的破局之道》为题做主题发言,指出面临智能时代所带来的全方位冲击,文化遗产教育将发挥提供新时代人生锚点的重要作用。
基于承办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面向未来的世界遗产教育”边会及国际优秀创新案例评选的经验,李昕博士指出依托蓬勃发展的互联网以及民间活力,我国文化遗产教育具有广阔的前景,但必须尽早突破与科技和创意资源对接不足的瓶颈。
李昕博士呼吁各方共同搭建有关文化遗产教育的公共服务平台,把遗产地、科技、创意等外部资源高效整合起来,助力文化遗产价值的深度挖掘,推动我国文化遗产教育的升级,更好服务于“读懂中国”目标。
媒体链接:广州日报
面对智能时代的冲击,文化遗产的教育意义如何凸显?在今日(12月2日)上午举行的“读懂中国”专题论坛“新视野下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WHITRAP)副秘书长李昕以《战略与实践:全球视野下中国文化遗产教育的破局之道》做了主题发言。
他介绍说,2019年与团队一起发起了创意遗产未来领导力计划,而该计划的初衷便是要帮助人们更好应对智能时代的冲击。“一切都在改变,而我们缺乏了时代的锚点,我们应该从世界遗产中寻找自己的锚点,由此来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
计划刚刚发起时,李昕和团队带领学员一边参观最先进的科技,另一边又带领学员深入古镇以及展开社区调查,还结合充分的互动,将科技和创意相结合,他们希望为世界遗产和未来青少年赋能。
通过对比中外文化遗产教育的情况,李昕和团队发现,国外文化遗产教育在社会融合和价值深度挖掘上做得比较好。而中国的文化遗产教育依托于国内蓬勃发展的互联网以及民间活力,有着巨大的需求。而当前,中国文化遗产教育面临着一个大瓶颈——没有和科研教育有关的力量实现充分对接,因而无法形成统一合力。
为此,他建议搭建文化遗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我们把文化遗产地分散的、零散的条块资源和我们外部的科创资源,包括设计、策划、国际机构、高等院校以及各种专业技术进行持续的、融通的整合。而在此基础上,我们便能够深入挖掘地方文化遗产的价值,带动地方全面创新。”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邓潇丽
编辑:张亦洋
|
当前位置:首页
Copyright © 2009-2012 World Heritage Institute of Training and Research-Asia and Pacific (shang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