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城市遗产保护与设计大会”主题三论坛纪要 |
发表时间:2023-11-01 阅读次数:1191 |
2023年9月26日至28日,“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城市遗产保护与设计大会”暨“世界城市遗产保护高校联盟第一次会议”在上海创新创意设计研究院大礼堂“雷士德工学院”旧址和同济大学文远楼顺利举办。本次大会由同济大学主办,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上海分中心(WHITRAP上海)和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办。本次国际会议也是2023上海世界设计之都大会的论坛活动之一。
9月27日下午,超过 35 名与会者参加了主题为“面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遗产保护高等教育工作坊”的线上线下研讨会。会议由张鹏教授主持,旨在讨论成立一个世界城市遗产高校联盟的倡议,以期邀请各大学和高等教育机构及合作机构就1)研究;2)教育;3)行动三方面分享经验和观点,深入探讨其专业范围、目标、方法和成果,并关注不断变化的需求和受益对象。为便于讨论,与会者受邀事先对以下三个问题进行思考:
1、基于可持续发展目标,在城市遗产保护领域,在教育、研究和行动层面,有哪些研究方面和方法需要重新思考?
2、在城市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研究与行动中,我们如何将传统知识与现代技术结合起来?
3、在教育、研究和行动层面建立和参与该联盟的主要原因、目的和形式是什么?
会议开始后,普拉西多·冈萨雷斯(Plácido González)教授首先介绍了主题三论坛的目的和工作方法,之后张鹏教授和玛丽-诺埃尔·图尔努(Marie-Noël Tournoux)女士分别就同济大学和亚太遗产中心开展的遗产教育活动做了分享。
张鹏教授
同济大学开展的遗产教育活动 张鹏教授回顾了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成立的历史和目标,以及该学院以研究支撑建筑教育的方法,包括“新建筑”、“建成环境”和“遗产”等重点领域的情况。他进一步介绍了建成遗产的教育策略、设立的本科、硕士和博士新课程,以及集建筑、城市规划、景观、土木工程、历史和测绘于一体的创新型跨学科研究小组。最后,他重点介绍了学院参与的国内和国际合作与网络建设活动。
玛丽-诺埃尔·图尔努
亚太遗产中心开展的遗产教育活动 玛丽-诺埃尔·图尔努女士首先介绍了亚太遗产中心(WHITRAP)的背景,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赞助的2类机构和中心(C2C)的定义及其与教科文组织的关系。她接着概述了中心的历史和主要目标,以及当前正在开展的主要培训和教育活动。她还解释了中心与同济大学的特殊关系、以及二类中心该如何与大学合作的经验。最后,她详细介绍了中心开展的地区和国际合作,及其在联合和试点活动方面发挥的创新平台和枢纽作用。
之后,与会者被分成三个平行工作组进行发言和讨论,分别介绍了各自所在的机构情况、领域内的经验、教育方法、研究和现有的合作网络,并分享了他们对三个问题的思考。三个工作组分别由张鹏教授、普拉西多·冈萨雷斯和玛丽-诺埃尔·图尔努担任主持。
活动现场照片
活动现场照片
活动现场照片
会议期间的讨论涉及众多议题,其中许多议题又回到了对三个问题本身的思考。与会者强调需要关注传统知识体系,将其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以拓展学科的界线,深化对遗产的了解,推动其保护、管理、项目设计、决策目标,以及面向更广泛受众的遗产阐释和知识共享。与会者同时强调,要通过传统和新的技术手段进行观察、与学术界以外的利益相关方(如当地社区)进行接触、应用跨学科的方法以及将理论与实践重新联系起来的重要性。多学科方法(包括社会科学、工程学、新技术和经济学)、以及机构和不同类型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横向联动是重中之重。在整个讨论过程中,气候变化、人类福祉、推动实现可持续目标等问题被一再提及,成为公认亟需应对的主要挑战。他们还强调,必须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遗产的作用和功能,将遗产视为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案,而不仅仅是保护对象,从遗产中学习经验,用更为可持续和更具韧性的方式应对各类威胁,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与会者强调大学和高等教育机构应采取不同的行动和思维方式,肩负起职责,推动制定将保护和发展纳入高等教育的新方法。这意味着不仅要重新思考课程设置,还要开发新的教育模式和实践,包括重新考虑高等教育机构的现实环境,修正教学经验,把解决问题和以实践为导向的方法和课程作为重点。今后的方向是在试点教育经验的启发下,开启长期的结构性改革。与会者一致认为应通过理论来指导并改进实践中所使用的方法。在关于三个问题的讨论中,与会者还就经验分享和网络建设的问题发表了看法。
与会者通过各自的案例介绍,展示了不同大学和高等教育机构在城市遗产保护领域的丰富专业知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对创新性和当代需求的关注、以及多种形式的知识生产系统。与会者讨论了合作网络构建如何有助于填补研究空白和促进能力建设。他们认为,实地项目是与学术界以外的利益相关方进行接触的有效途径,也是解决治理和改善陈旧发展模式(尤其是遗产和发展进程中的经济模式)等关键问题的方法。他们高度支持各机构间开展正式合作,促进师生交流,并通过暑期学校或实地项目开展实验教学法和创新研究,获取国家和国际层面的资金支持。总之,与会者对建立联盟的下一步工作,包括共同开展的研究课题、研讨会、培训以及联合项目提出了丰富的见解。
讨论结束后,本杰明·穆栋(Benjamin Mouton)教授介绍了三个工作组的成果,并结合参会者的书面反馈和自己的思考进行了总结。他首先对遗产和可持续发展这两个关键概念发表了看法,这也是国际社会关于未来发展的重点议题。他提出了 5 个要点。他认为遗产首先是一个整体,其规模类型和时期各异,并不仅仅局限于目前仍然存在的那些遗迹。他进一步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指出这两个词汇结合在一起的矛盾之处。“发展”表达了社会转型的概念,隐含着进步的意义,开启了关于增长合法性的讨论。而“可持续”则传达了持续、稳定、持久的概念。将两个相对立的词语放在一起,就促成了改善人类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的展望。之后,他提出在时间的长河中,物质遗产的特征几乎不可能保持不变且相对容易理解,而乡土遗产、乡村和小型聚落却保持着高度的完整性,因为它们往往遭到忽视,反而很少发生变化。他进一步强调了乡土遗产如何能为未来社会的挑战提供答案,并为减轻气候变化的影响提供解决方案。他坚持认为传统知识体系作为现代性的组成部分具有现实意义,并让历史与现在与未来不再对立。他告诫人们不要幻想用现代技术取代传统知识,但可以利用现代技术对遗产进行深入分析并改进保护工作。他坚信传统知识体系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最后,他谈到了“是否应该保留一切?”以及可接受的变化的标准问题。他强调,这与其说是知识问题,不如说是方法和分析问题。为了公平地保护所有遗产,而不仅仅是那些作为特例的 “世界遗产”,在国际层面应该拥有一个共同标准。
主题三论坛结束后,三位主持人分别就各自平行工作组的成果进行了汇报。在之后的闭幕式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上海分中心执行主任邵甬教授宣读了根据会议共识所拟定的《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城市遗产保护和设计上海倡议及世界城市遗产保护高校联盟路线图》草案,强调了大学和高等教育机构的共同目标,即通过学术界的努力,提升历史建成环境的品质。在热烈而高水平的讨论中,本次会议的与会者一致认为,目前正在开展的卓有成效的合作对于共同建设遗产教育的美好未来具有重要意义。会后,与会者将对该草案文件提供反馈意见,以便为后续制定联盟的框架和战略提供参考。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城市遗产保护和设计上海倡议及世界城市遗产保护高校联盟路线图》(草案)
1. 2023年9月26至28日,同济大学、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CAUP)、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上海分中心(WHITRAP上海)和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TJUPDI)共同举办了“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城市遗产保护与设计大会”暨“世界城市遗产保护高校联盟第一次会议”。
2. 与会者围绕教育、研究和行动三个层面,重点对三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问题1:基于可持续发展目标,在城市遗产保护领域,在教育、研究和行动层面,有哪些研究方面和方法需要重新思考?
问题2: 在城市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研究与行动中,我们如何将传统知识与现代技术结合起来?
问题3: 在教育、研究和行动层面建立和参与该联盟的主要原因、目的和形式是什么?
3. 此外,他们就建立一个“世界城市遗产保护高校联盟”进行了讨论。该联盟旨在加强那些已将城市遗产保护列为其教学、研究和行动计划重要主题的大学和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相互合作。
4. 与会者强调了大学和高等教育机构的共同目标:通过学术界的努力,提升历史建成环境的品质。联盟的成员承诺:相互间分享最佳实践案例,发展合作伙伴关系,从研究、教育和行动层面推动城市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5. 世界城市遗产保护高校联盟旨在:
·促进国际社会对于文化和遗产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作用的探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经济发展和遗产等优先领域的问题,认可传统知识体系;
·加强将城市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作为其教学、研究和行动核心内容的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合作;
·通过与其他大学,和与城市遗产保护的利益相关方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鼓励和加强由成员大学和高等教育机构主导的倡议行动,从而推动城市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发 展领域的重要学术发展;
·推动学术交流和创新,为城市遗产保护领域的教师、研究人员和学生提供广泛的机会;
·提高与城市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教学、研究和行动的学术质量,并促进学生和研究人员的学术发展; ·促进与当地社区、地方和国家政府、以及传统知识持有者等非学术利益相关方的合作。
6. 本次会议之后,亚太遗产中心上海分中心、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将结合各成员可发挥的积极作用,制定项目建议书和日程表,包括实践和操作方面的考量,以及确定正式的合作伙伴关系和会员规范和框架。
在热烈而高水平的讨论中,与会者一致认为,目前正在开展的卓有成效的合作对于共同建设遗产教育的美好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供稿:玛丽-诺埃尔·图尔努、裴洁婷 排版:石哲宇(实习) |
当前位置:首页
Copyright © 2009-2012 World Heritage Institute of Training and Research-Asia and Pacific (shang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