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 “超越界限的遗产: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法遗产保护与文化旅游学术研讨会“——精彩发言集锦
  发表时间:2024-05-24  阅读次数:469

1

5月20日,由同济大学主办,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上海分中心)、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和法国建筑与遗产之城承办,上海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等协办的“超越界限的遗产: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法遗产保护与文化旅游学术研讨会”圆满举行,一起来看看中法两国知名专家学者,在学术研讨会上的精彩发言集锦。


主旨演讲

主持人


周俭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秘书长

邵甬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上海分中心执行主任、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遗产保护与文化复兴研究院院长

 

1《历史文化保护的回顾与展望》

6

张兵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局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分会主任委员

张兵局长以“历史文化保护的回顾与展望”为题,总结了新世纪以来不同阶段历史文化保护理论和实践的突破和进展,并着重讨论了“多规合一”改革以来党中央对历史文化保护的新要求和保护规划管理的新举措,提出未来工作开拓的方向。200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高度,强调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拓宽了遗产的内涵,《西安宣言(2005)》对遗产“环境”也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知。过去十年,历史文化保护实践中更加重视历史文化的“区域性”和“关联性”,“自然-文化整体保护”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2018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使空间规划对象拓展到全域全要素,规划目标更为综合,给历史文化保护管理带来拓展契机。《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提出建立国家遗产保护空间体系,整体保护和系统活化利用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彰显国土空间特色魅力。在《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的引领下,保护实践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趋向,探索历史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路径、增强遗产环境安全韧性、加强历史文化与环境协同保护,促进了区域统筹、城乡统筹、地上空间地下空间统筹和陆海统筹,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为全国省市县的历史文化保护提供了新的数智化基础手段。报告讨论了法国卢瓦尔河谷遗产区域保护、圣米歇尔山海洋空间保护等管理经验,起到了“文明借鉴”的作用。报告还回顾了数十年来中法在空间规划、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领域的合作,未来将继续加深和拓展合作交流,继续做好“百名中国规划师赴法”的交流项目。



2《世界遗产地自然和文化遗产的挑战:从制度叙事到共同叙事》

6
布鲁诺·马尔米罗利(Bruno Malmiroli)

世界遗产卢瓦河谷事务处主任

世界遗产卢瓦河谷事务处主任布鲁诺·马尔米罗利作了题目为“世界遗产地自然和文化遗产的挑战:从制度叙事到共同叙事”的报告。报告首先介绍了卢瓦河谷的自然地理特征、居住人口和历史沿革,并回顾了文艺复兴与18世纪这两个标志性时期遗留的古迹。将这些由人类活动创造的景观列入遗产名录,强调了其历史价值而不仅是景观价值,制度叙事研究模式由此提出。但近年来又有了新的思考:如何将叙事导向人类的技能和知识、乡土与日常生活,使得当地居民的居住区与卢瓦河得到和谐平衡的发展。遗产由当地居民创造,未来也会继续在此生活,通过收集当地居民的不同声音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声音、吸引公众参与,将自然与文化融合,调节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由制度叙事转向共同叙事,成为未来的研究方向。



3《ICOMOS CHINA 与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交流互鉴》

7
宋新潮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

在简要回顾了二十世纪初以来,法国对华在考古学、法规借鉴、历史建筑保护等历程的吉光片羽之后,宋新潮理事长从ICOMOS China(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基本情况、推动国际交流合作和支持世界遗产研究申报与管理等三个方面,全面回顾了近30年来ICOMOS China作为重要的遗产保护国际交流中枢取得的丰硕成果,包括: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等国际组织、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德国巴伐利亚等机构开展的项目合作;合作组织《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的编写与试范推广;开展与意大利、法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的遗产保护机构和专业人员交流活动;为国内世界遗产申报提供技术支撑,并为促进遗产地管理能力建设等方面的主要工作。宋新潮理事长特别强调,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也是同济大学117周年校庆,适逢这一历史时刻,ICOMOS China将与同济大学共同谋划和法国在遗产保护方面的国际交流合作。



4《特色小城镇:乡村振兴的国家网络和主要行动者》

8
罗杰·巴塔耶(Roger Bataille)

法国特色小城镇协会副主席

法国特色小城镇协会副主席罗杰·巴塔耶进行了以“特色小城镇:乡村振兴的国家网络和主要行动者”为主题的报告。报告围绕三个问题展开,即:1、什么是特色小城镇;2、如何应对小城镇的遗产;3、为什么要成立特色小城镇协会?问题一,罗杰·巴塔耶先生通过示例展示对特色小城镇的定义进行解释,即拥有不同规模、特色的历史与遗产的小型城市单元。问题二,在特色小城镇中,遗产被看作一个整体和完整的生态系统,是建筑、节庆、体育、文化、生物多样性等的总和。希望通过遗产重振小城镇吸引力。挑战是如何把历史城市与现代功能联系起来,让历史城市不仅面向旅游者,避免历史性成为居民生活的障碍,而是让历史助力生活。工作围绕三个方向进行:1、支持城市发展与遗产保护协调的市政组织,将遗产融入城市、建筑、景观等;2、通过遗产与旅游,提高小城镇吸引力;3、通过网络共享成果与经验,共同进步。问题三,面对不同的历史,有着不同的回应方式,小城镇协会可以共享经验,共同讨论如何面对文化、生活变化、社会需求等问题。国家、协会与居民共同合作,让每个小城镇各有特色,反过来反哺网络,让其他小城镇从中获益。报告的最后分享了三个分别以打渔业、工业化、玻璃制造业和艺术工艺品为遗产的小城镇案例。



5《上海市历史风貌保护与城市更新》

9
王滨

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风貌处处长

王滨处长从“基本情况介绍““经典实践回顾”“当前工作重点”三方面介绍了上海市历史风貌保护与城市更新情况。他首先介绍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讲话精神,接着,对上海市历史文化保护对象体系、法制体制机制情况进行概要介绍。通过回顾以往上海新天地、外滩源、思南公馆、武康路、田子坊和上生新所等经典保护更新项目案例,他认为,上海历史文化资源以近现代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城市发展紧密结合,在新时期,如何实现历史保护与城市更新协调推进,在城市发展中凸显历史文化特色,需要进一步思考探索。当前,在以人民为中心、以保护为优先、保护和更新有机结合的整体原则下,上海正在探索“三师联创”为代表的城市更新高质量发展新模式新机制,统筹考虑风貌保护和有机更新模式。2023年,上海已经启动若干单元试点,探讨外滩第二立面的更新策略。未来,保护更新机遇挑战并存,上海市规资局将持续探索创新路径方法,努力打造新时代历史风貌保护的“上海样本”。



主题1:大都市的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

主持人

卓健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主任、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规划师

兰德 法国建筑与遗产之城中国当代建筑观察站负责人

 

10


1《巴黎/法兰西岛2040总体规划中的自然和文化遗产》

 

11


埃里克·休布雷希特(Eric Huybrechts)

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法国巴黎大区研究院国际项目部主任

埃里克·休布雷希特(Eric Huybrechts)主任围绕“巴黎/法兰西岛2040总体规划中的自然和文化遗产”主题,分享了巴黎大都市区的近年来在城市更新与遗产保护中的方法和特点。Eric主任介绍了《法兰西岛2030区域规划》中,为应对环境、生态、社会、经济等一系列挑战和提升市民生活品质所作出的具体行动,包括:提升公共交通便捷性、构建绿色廊道、农业空间保护、提升城市韧性等。随后,Eric主任通过对巴黎地铁双环线建设、巴黎东北部城市结构转型、塞纳河畔布洛涅工业区的复合开发、拉德芳斯CBD区域更新、圣丹尼斯公共空间营造、巴黎滨水空间的公共化改造等具体案例的讲解,认为巴黎将区域规划目标转化为具体实施项目,有效保了证区域规划的实施落地。最后他提到,近年来巴黎大区研究院与中国相关研究机构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希望未来双方能够优势互补,进一步增强合作,携手应对未来挑战。



2《北京老城的整体性保护与更新实践》


12
鞠德东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研究分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鞠德东院长以东城区更新及崇雍大街等建设实施项目为例,分享了北京老城的整体性保护与更新实践。鞠院长首先介绍,北京近年来的整体性保护工作包括建立整体性的空间层次——京津冀、市域、中心城区、老城;突出区域性的三条文化保护带——运河、长城、西山文化带;强化两个重点地区——老城和三山五园;不断完善一整套管理体系的建设四方面。中规院近年来的主要工作包括价值引领历史地区更新类——南中轴地区文脉传承与文化复兴研究;专题研究类——北京中心城工业遗产价值脉络与保护格局优化;重点地区落地实施工程类——北京崇雍大街街区更新(2018-2021),钟鼓楼紧邻地区、鼓楼东大街及玉河沿线综合治理(2020-2023,北新桥公共空间提升工程(2022-2024)等。最后,鞠院长重点介绍了北京崇雍大街街区保护更新工作,在顶层设计层面,探索城市更新的多层次技术体系和方法;在规划设计及实施层面注重遗产和环境、遗产和城市、遗产和社区的融合,在保护更新全过程中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思路和方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3《从布雷斯特到上海,甚至更远:走向遗产规划的新模式》

13
索阿兹克·勒格夫-杜莎托(Soazic Le Goff)

法国国家建筑师,菲尼斯泰尔省建筑与遗产署负责人


14
阿兰·马里诺斯(Alain Marinos)

法国文化部建筑与遗产荣誉总监,法国特色小城镇协会国家代表,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

阿兰·马里诺斯先生和索阿兹克·勒格夫-杜莎托女士以布雷斯特为代表城市,回顾和展望了中法交流进程中遗产保护代代传承更新的规划工具及其工作成效。通过对比分析同样位于海滨的布雷斯特和上海两个城市,阿兰·马里诺斯首先将观众带入了中法遗产规划发展的比较视野,他回顾了同济大学与法国在遗产保护学术交流上的历史进程,以及这过程中ZPPAUP等一系列规划工具与研究成果。接着,索阿兹克·勒格夫-杜莎托女士结合布雷斯特的具体案例,围绕“共建(CO-BUILD)”计划,介绍了“遗产屋:合作项目共建(Co-build the project in paternaership:the heritage house)”、“通过导则在城市公共服务中开展共建(Co-build within city public services:The Guide)”、“智囊团:与建筑专家共建(Co-build with building professioanls:The Tank)”、“监测委员会:通过参与式路径与居民共建(Co-build with residents in a participatory approach:The Monitoring Committee)”等四方面详细解释了新的一揽子规划工具及其使用的情境与方法,让与会听众进一步了解了布雷斯特使遗产保护作为地方发展引擎的经验。



4《基于保护的上海历史城区更新方法》

15
周俭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秘书长

周俭教授以“基于保护的上海历史城区更新方法”为主题,从上海历史城区保护的视角切入,引出对于上海城市遗产整体性保护的思考。周俭教授首先介绍了针对原本不连续的保护空间格局,如何以1949年上海城市建成区为基础,划定完整历史城区的原则和方法。通过历史城区范围的划定,上海城市遗产保护类型和要素不断增加,城市的历史空间、历史建筑、历史街巷得以更好保护。随后,周俭教授介绍了上海历史街坊的分类保护方法,并通过对老城厢案例的详细解读,归纳出(1)延续街道尺度的空间格局,植入新的街巷和公共空间;(2)保持空间尺度和延续性;(3)传承地块肌理,保持街道界面特征;(4)传承传统建筑肌理,植入新的建筑肌理等保护更新方法。



主题2:大都市的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

主持人

阿兰·马里诺斯 法国文化部建筑与遗产荣誉总监,法国特色小城镇协会国家代表,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

杨辰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

16

17

1《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组织:从卢瓦尔河谷到欧洲》

18
泽维尔·罗迪(Xavier Rodier)

卢瓦尔河谷区域人类科学之家主任

泽维尔·罗迪(Xavier Rodier)主任围绕“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组织:从卢瓦尔河谷到欧洲”主题,分享了法国遗产保护数字技术的发展。罗迪主任首先介绍了卢瓦尔河谷区域人类科学之家的基本情况和主要任务,阐述其遗产研究项目涉及城镇历史、气候变化、移民包容性教育、玻璃经济、香水经济等领域。随后,他通过对REVISMARTIN沉浸式VR游戏电影、Cepatlas法国葡萄品种历史地图集(CITERES-LAT,CNRS-UNIV.TOURS)、PARTOURS (CESR/CeTHiS/MSH)、ChArtRes艺术合唱团3D渲染等具体案例的讲解,介绍了卢瓦尔河谷区域人类科学之家的专有技术、专业知识和研发。最后罗迪主任分享了欧洲遗产开放科学云(ECHOES)项目,这是一个遗产专业人员和研究人员访问数据的共享平台。在报告的结尾,他展望其未来的目标是成为欧洲研究网络和基础设施的接口,与区域生态系统中的所有参与者共同构建项目,创建公共资源。



2《区域视野下遗产整体保护与协同发展》

19
邵甬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上海分中心执行主任,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遗产保护与文化复兴研究院院长

邵甬教授以“区域视野下遗产整体保护与协同发展“为题,认为在当前规划改革背景下,需要从更宏观视角,整体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自然和文化遗产本身具有内在关联,特别是人与空间的不断互动,形成了生动的人地关系,需要从区域视野下进行遗产的整体再认知。随后,邵甬教授通过对于皖南地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规划编制、河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专项、河南丹沁古灌区区域区域历史文化资源整体保护等案例的解读,提出从局部点、线、面遗产类型的简单叠加,到系统性的整体保护的思路。最后,邵甬教授强调,规划改革、保护传承体系构建等为遗产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保护提供了制度基础,而遗产保护又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了重要的文化视野,两者需要形成良好的“双向奔赴”。



3《卢瓦尔河谷核心:一个建造香波堡的港口》

20
索菲·梅塔迪耶(Sophie Métadier)

法国特色小城镇卢瓦尔河谷区域负责人

索菲·梅塔迪耶(Sophie Métadier)围绕“卢瓦尔河谷核心:一个建造香波堡的港口”主题,分享了香波堡港口的历史与现在。首先,Sophie女士以小城市圣迪埃切入,介绍了这一城市的特点:这是一个富足的、有围墙设防等滨河城市。随后,Sophie负责人介绍了作为卢瓦尔河城堡的一部分的香波堡,并详细描述了这一城堡的建造过程,这是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建设项目之一,由最有经验的泥瓦匠大师来建造。同时她也提到,伴随着香波堡的建造,大量的人口涌入,旅馆成倍增加,以容纳工人、水手和艺术家,圣迪埃小镇也逐渐发展,形成有特色的小城市的规模。最后,她介绍了今天的香波堡港及城市的发展,包括船坞生活的维系、指南文件的制定、步行参观路线的打造、以及有趣丰富的自行车运动线路等内容。



4《“一江一河”沿岸地区保护与发展》

21
奚东帆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貌保护与城市更新首席规划师,名城研究中心副主任,正高级工程师

名城研究中心副主任奚东帆以“‘一江一河’沿岸地区保护与发展”为题,从历史上黄浦江、苏州河的流域变迁出发,阐明了“一江一河”作为联达江湖、传承千年的大文化廊道的重要性。从近代上海发展的起点,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滨水区,“一江一河”沿岸地区的发展基于对要素、时空和实施环节的统筹。演讲着重介绍了实现“一江一河”沿岸地区保护与发展的四大策略:首先,通过普查拓展保护对象等方式,最大限度发现和保护滨水地区的各类文化遗产,体现历史积淀和人文气息。其次,打开滨水地区封闭场地,使滨水公共空间贯通开放,提供提供积极的活动场所促进遗产和文化的感知和体验。第三,依托历史建筑和空间,讲述与传承一江一河所承载的历史与文化,并在新的发展中推进创新。最后,他提到要把握一江一河在城市功能和空间中的主轴地位,承载全球城市核心功能,突出文化与创新引领,赋能城市发展。



主题3:乡土遗产与乡村振兴

主持人


本杰明·穆栋 法国文物建筑原主任建筑师、总监,法国建筑科学院前院长,夏约学校名誉教授,巴黎圣母院修复计划科学委员会委员

张恺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遗产保护与文化复兴研究院副院长

22


1《马提尼克岛,利用其遗产发展圣斯普里特社区》


23
弗洛伦斯·德克拉维耶(Florence Declaveillère)

法国国家建筑师,马提尼克文化事务局负责人历史纪念物保护官员,法国国家建筑师协会副主席

弗洛伦斯·德克拉维耶副主席围绕“马提尼克岛,利用其遗产发展圣斯普里特社区”主题,分享了马提尼克岛圣斯普利特社区利用遗产促进地方发展的经验。她介绍了马提尼克岛的交通枢纽,圣斯普利特社区对传统木结构建筑的保护和开发过程,包括建立全覆盖的遗产清单、制定复兴计划、协同机制。随后弗洛伦斯·德克拉维耶副主席介绍了该社区的一些具体措施,包括(1)针对18块已建设土地和20块未建设土地进行问题诊断;(2)利用绿色植物改善景观,联系当地文化、居民生活;(3)出台新法律和政策,完善简化不动产继承,使政府能够回收一定数量的房屋,增加公共服务,并延续传统色彩个性,增强居民归属感;(4)重构城市的入口建筑线性结构;(5)通过单个项目联合各方力量,利用杠杆效应,撬动其他房屋改造;(6)吸引居民积极参与参与建筑修复等。



2《从乡土遗产保护到可持续乡土生活》


24
黄印武

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建筑学系主任、剑川县沙溪源乡村合作中心理事长

黄印武教授以“从乡土遗产保护到可持续乡土生活”为主题,从沙溪及其乡土遗产切入,分享了对于乡土遗产保护以及可持续乡土生活的思考。黄印武教授首先介绍了沙溪的地理环境、文化习俗及其乡土遗产的特点以及沙溪复兴工程。他指出,沙溪复兴工程以文化遗产保护为核心,以生活条件改善为条件,以区域协调发展为目标,整体呈现沙溪乡土遗产价值,重塑了村民的文化自信心。随后,黄印武教授分享了先锋沙溪白族书局的设计案例,该设计保留了原有的建筑和环境要素以延续村民的记忆。最后,黄印武教授总结:乡土遗产不仅仅是一种文化遗产,也是乡土生活的组成部分,打破对乡土遗产的教条界定,理解和尊重乡土遗产的价值及其形成脉络,延续和重构乡土社会体系,通过可持续的乡土生活来实现乡土遗产价值的完整呈现和不断强化。



3《城市里的艺术:艺术家们在特色小城镇里的巡回驻场》

25
帕特里克·图拉斯泰尔(Patrick Toularastel)

法国特色小城镇协会国家代表

帕特里克·图拉斯泰尔(Patrick Toularastel)代表法国特色小城镇协会,带来主题为“城市里的艺术:艺术家们在特色小城镇里的巡回驻场”的演讲。他介绍,2005年以来,每隔二至三年,布列塔尼特色小镇协会就会邀请外国艺术家驻场,让他们在数月时间中以各自的独特视角观察城镇,与居民、官员、商人交流,依托小镇的自然与文化遗产开展艺术创作。这些艺术作品都会在各个特色小镇中进行巡回展出,并建立作品目录对其进行收录,以向公众传达他们对布列塔尼的独特愿景。他主要展示了中国、捷克、日本、比利时等国艺术家在特色小镇进行的多元创作,并对该巡回活动的资助方——布列塔尼互助信托银行和其他私人资助者进行了介绍,他们为每届活动提供后勤、物资等方面援助,为活动的成功做出了巨大贡献。



4《艺述遗产·遗产保护与当代艺术的合力》

26
丁枫

上海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秘书长

上海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秘书长丁枫女士以“艺述遗产·遗产保护与当代艺术的合力”为题,介绍了自基金会成立以来不同阶段艺术与遗产结合的项目,并引出对艺术和遗产保护的思考。自2015年开始,中法遗产志愿者工作营邀请艺术家开展驻地活动。随后,受国内外“艺术乡建”启发,发现艺术家在主动融入、促进地方政府融入公共事务、吸引公众对遗产保护兴趣等方面具有优势,并于2018-2020年,在闽北山区村落开展为期3年的艺术节。此后,发展为艺述遗产项目,并在2023年于昆明举办滇池风土艺术季,以遗产保护为价值认同基础,开展大型公共活动,希望通过艺术,给遗产地带来持续的新活力和新方向。最后丁枫女士归纳了四点关于艺术遗产的思考:(1)艺术遗产作为一种集体行动的方式,动员不同人群;(2)遗产保护公众意识的建立、对社会生活的影响;(3)加深对地方的了解;(4)探讨自下而上保护遗产的可能性与方式。

 

Copyright © 2009-2012 World Heritage Institute of Training and Research-Asia and Pacific (shang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