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皇家祭坛—天坛 |
北京皇家祭坛—天坛 北京皇家祭坛—天坛(1998年) 天坛是明清北京皇家祭坛,占地2730平方千米。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初称“天地坛”,主体建筑为“大祀殿”,用于合祀天地。明嘉靖年间建“寰丘”,专以祭天,并拆大祀殿建“大享殿”,举行秋季大享礼。清乾隆年间,天坛建筑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扩建,“大享殿”更名为“祈年殿”,最终形成了规制严谨的格局。 天坛建筑极富象征意义,祈年殿、皇穹宇、寰丘台三大主体建筑均为圆形,象征天圆,殿顶均为蓝色琉璃瓦,象征天色。天坛整体格局呈北圆南方,象征天圆地方。两道坛墙将其分为内坛、外坛两部分。天坛建筑集中于内坛。内坛北部为祈谷坛,包括祈年殿、皇乾殿、长廊等建筑;南部为寰丘坛,包括皇穹宇、寰丘等建筑。两坛之间由一条长360米的砖石甬道——丹陛桥相连接。内坛的西侧有皇帝祭祀前进行斋戒的“斋宫”,外坛西南有专门培训祭祀乐舞生的“神乐署”。 坛内零散分布着七星石、神厨、宰牲亭等,古建筑周围遍植苍翠遒劲的古柏。 天坛作为中国古代祭天建筑的典范,浓缩了几千年中华传统文化,集古代哲学、天文、数学、力学、建筑技艺、伦理、美学等学科于一身,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其独特的建筑形制、极具象征性的建筑布局表达了古人朴素的哲学思想和世界观,传达了中华民族对“天”,即对宇宙、大自然的尊崇。 |
当前位置:首页
Copyright © 2009-2012 World Heritage Institute of Training and Research-Asia and Pacific (shang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