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灾害和气候变化下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脆弱性评估研讨会于北京大学陈守仁国际中心正式开幕。中国教育部前副部长章新胜,国际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项目经理Mr. Gamini Wijesuriya,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项目专家景峰等50位国内外专家和嘉宾出席了开幕式。此次研讨会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国际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和亚太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联合举办,旨在提高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应对灾害和气候变化的能力。
研讨会开幕式由亚太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主任蔡满堂博士主持。章新胜先生首先致辞,他肯定此次研讨会的重要意义,并感谢各方对会议的大力支持在演讲中,章先生回顾了近几十年来,国际各方在《世界遗产公约》框架下,就世界遗产保护与管理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巨大成就。章新胜强调,为应对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挑战和压力,我们迫切需要提高世界遗产保护工作的效率和公众意识,建立新的风险管理信息共享网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项目专家景峰先生随后进行致辞。他代表世界遗产中心对来自亚太地区20个国家的专家代表们的出席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向中国相关部门提供举办这次研讨会的机会表达了诚挚的谢意。他指出,亚太地区迄今为止已有186处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载入《世界遗产名录》,是世界遗产集中的重要区域。与此同时,亚太地区又是受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影响最严重的地区。然而,大多数遗产地的管理者却没有意识些现有的或潜在的威胁,也没有采取足够应对措施。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的建立和此次研讨会各国专家的出席正充分表明,亚太地区在遗产保护和管理方面踏出了重要一步,我们正在为实现亚太世界遗产的可持续未来这一共同目标而持续努力。
随后,中国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城建司副司长李如生先生、中国国家文物局文保司副司长陆琼女士也分别发表讲话。李如生先生在讲话中指出,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自然灾害的增加和气候变化,这些威胁使得遗产的保护与管理工作变得愈加复杂和困难。在此背景下,进行世界遗产的脆弱性评估就显得非常重要。陆琼女士则强调,气候变化和频繁的自然灾害是当今世界首要关注的议题。她列举了近年来从04年印度洋海啸到08年中国汶川大地震等一系列自然灾害,并回顾了中国有关部门和国际机构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在演讲最后,陆女士表示,中国文物局将继续加强同世界遗产中心,国际文物保护与修复中心,ICOMOS, 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等国内外机构的合作,致力于文物和世界遗产的保护和管理。
开幕仪式结束后,与会者一同参观了位于北京大学的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研讨会讨论环节从12月7日正式开始,各国专家们围绕世界遗产、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等主题进行为期6天的讨论和案例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