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平遥古城传统民居修缮有了“指南针”
来源:新华网   发表时间:2014-06-24  阅读次数:2610
6月24日,《平遥古城传统民居保护修缮及环境治理管理导则》在平遥发布并召开培训会。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牵手”平遥古城保护传统民居的最新成果,将为保护世遗真实性和完整性,改善居民人居环境指明方向。

“47处世遗在中国,它们对于全人类都有普遍价值。而对于平遥古城来说,在保护其世遗价值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这是人居历史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文化部门主管卡贝丝女士说。

卡贝丝说,目前平遥古城存在“活态城镇”特征维护、缺少保护传统民居的相关管理规定和经费、缺少科学恰当的建筑保护技术指导三个问题,因此,急切需要出台一套清晰、可持续、实用的传统民居保护导则。

平遥古城是目前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县级城池之一。6.4公里长的古城墙内,完好地围护着一个研究中国文化、社会、经济、宗教发展历史的“活样本”,是明清时期(14至20世纪)中国汉民族城市的杰出范例。1997年平遥古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平遥县县长曹治胜说,平遥古城内遍布有3797处传统民居和其他公共建筑,但由于资金不足、产权困扰、规则欠缺等原因,传统民居保护困难重重。除几百处传统民居保存完好外,不少民居因年久失修和人为活动,面临倒塌危险。

2012年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平遥县共同发起,在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和全球文化遗产基金会的支持下,上海同济大学及国际专家携手编制了《平遥古城传统民居保护修缮及环境治理管理导则》,主要对古城内具有明晰产权、居住性质的私有传统民居进行维修。

该管理导则列出了关于世界遗产方面的现有法律法规,地方政策以及传统建筑保护标准、准则等,供政府管理部门和设计、施工专业团队参考使用;另一册《平遥古城传统民居保护修缮及环境治理实用导则》专门为古城内居民普及相关知识而制定,将在不久发布。

近年来,平遥县也在不断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传统民居修缮保护,成功推出米家巷十二号院落的示范修缮院落。并从2012年启动传统民居修缮补偿政策,完成了对第一批评选出的53座传统民居院落进行指导性修缮,在修缮资金上给予规定的政策性补偿等。

同济大学教授邵甬说,平遥古城作为世遗必须保护它的真实性,但另一方面它又是一座活着的古城,居住在里面的老百姓生活需要改善,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除了文物古建外,平遥古城的街巷和传统民居也承载着大量历史信息,既要对其保护,又要让生活绽放在院落里,避免其遭受持续破坏而变成一座空城或纯粹的旅游城市。

“导则经过3年准备和编写终于出炉,保护与民生改善相结合的理念将为中国乃至亚太地区民居保护提供新视野。”邵甬说,不久将来另一本实用导则将出台,它通过图片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将为古城百姓进行遗产方面的知识普及。
Copyright © 2009-2012 World Heritage Institute of Training and Research-Asia and Pacific (shang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