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同济大学“人•城市可持续发展”2015年研究生暑期专项社会实践启动仪式成功举行
  发表时间:2015-06-13  阅读次数:3659

 

合影

2015年6月13日上午,作为2015年第十届“中国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之一的同济大学“人•城市可持续发展”2015年研究生暑期专项社会实践(静安寺街道“邨、坊、里、弄”调研)启动仪式暨“共同的遗产——上海里弄保护的困境与未来”专题研讨会在我上海中心举行。本次活动由同济大学、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静安寺街道办事处、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建筑学会历史建筑保护专业委员会、我上海中心共同主办,阿克苏诺贝尔中国支持举办。

开幕式


启动仪式由我上海中心执行主任邵甬教授主持,同济大学副校长伍江、上海市静安区委常委兼副区长邓小冬、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委员会办公室秘书长曾浙一、上海市建筑学会历史建筑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常青出席活动并致开幕词。来自上海市政府相关部门的官员、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委员会、上海市建筑学会历史建筑保护专业委员会和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专家学者、静安寺街道的居民代表、阿克苏诺贝尔中国的企业代表,以及同济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团委、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协调老师与暑期实践团大学生志愿者等近40余人出席活动。


同济大学副校长伍江教授在致辞中解读了今年文化遗产日——“保护成果,全民共享”的主题。他指出,这一主题要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深入到街道、社区和居民中去,专家学者的研究要深入社会,学生通过实践调研,走出课堂,在实践中获得真知,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学校辐射到社会,为文化遗产保护贡献同济的智慧和力量。

邓小冬副区长回顾了静安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情况,并指出通过与高水平大学合作,使决策更加科学,避免在城市建设发展中累积错误,这是政府的责任和使命。追溯、保护静安区的文脉对提升静安区品质尤为重要,希望同济学子在专家教授的指导下,开展专项社会实践活动,为城市建设空间形态的构建助力。

随后,静安区文史馆馆长杨继光简要介绍了静安区遗产保护经验,静安寺街道办事处主任强鹏程、阿克苏诺贝尔中国外事及政府事务总监叶菁华、同济大学团委负责人分别阐述了暑期专项社会实践的项目缘起与意义,我上海中心执行主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邵甬详细介绍了项目的选题、目标、内容及实施方案。

启动仪式


最后,同济大学伍江副校长、静安区邓小冬副区长向暑期实践专业指导教师授证,并为实践团学生代表授旗。实践团学生代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徐刊达随后作了发言,表示同济学子要勇于担当时代责任,走出校园,走向社会,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知识,为城市发展助力,践行和弘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同济大学“人•城市可持续发展”2015年研究生暑期专项社会实践(静安寺街道“邨、坊、里、弄”调研)是同济大学整合政府、企业、社区等多方资源,携手静安寺街道、我上海中心、阿克苏诺贝尔中国共同策划发起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队成员主要由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国际与政治关系学院等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博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共同组成,他们将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利用暑期深入上海市静安寺街道,围绕区域总体历史发展、典型里弄社区的空间特征与建筑质量、典型里弄社区居民生活方式等内容开展深入调研活动,并形成专业调研报告。

本活动旨在积极践行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探寻出一条“人与城市”可持续共同发展的路径,并形成由政府、企业、专家、居民、学生等多方合作、全民共享的、具有代表性的创新型文化公益项目。

研讨会


启动仪式结束后,紧接着召开了“共同的遗产——上海里弄保护的困境与未来”专题研讨会。会议由上海市建筑学会历史建筑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常青教授主持,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李彦伯副教授作了题为“里弄三问——里弄街区保护的意义、对象和路径”的专题报告,随后与会嘉宾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与互动。


 

Copyright © 2009-2012 World Heritage Institute of Training and Research-Asia and Pacific (shang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