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与可持续旅游中国试点项目
  发表时间:2018-03-15  阅读次数:2074

汇川区区直单位座谈会_meitu_1

汇川区区直单位座谈会

 

武陵源区直单位座谈_meitu_5

武陵源区直单位座谈

 

2010年,在巴西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世界遗产委员会强调旅游对世界遗产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由此决定“要求世界遗产中心发展有关世界遗产与可持续旅游的新项目,并召集感兴趣的缔约国和利益相关方组成指导委员会,要求世界遗产中心阐明项目的目标及实施方法。” 2012年,在第3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世界遗产委员会正式通过了“世界遗产与可持续旅游项目”(World Heritage and Sustainable Tourism Programme,以下简称“WH+ST”),并将其纳入《2012-2022年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战略行动计划》,由世界遗产中心协调在全球开展。

 

2015年,世界遗产中心WH+ST项目负责人Peter Debrine先生与我中心达成合作意向在亚太地区包括中国开展该项目的试点工作[1]。基于此,我中心制定了为期四年的中国试点项目(2016-2020),旨在通过能力建设,促进落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与可持续旅游”项目的核心内容,并以试点案例的实践和比较研究,形成中国可持续旅游的对策方案,为“世界遗产与可持续旅游”在中国的应用做出贡献。

 

基于WH+ST项目总体目标,中心制定了四大研究专题:1)世界遗产地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管理;(2)世界遗产突出普遍价值与可持续旅游;(3)世界遗产旅游经济与旅游产品;(4)世界遗产旅游与社区可发展及保护参与。20174月,我中心选取[2]了中国两个试点遗产——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土司遗址(贵州海龙屯)开展研究,在项目组负责人韩锋教授、项目组协调专员李泓女士的领导下组建了两个项目组,根据遗产地目前的症结问题,分别选取了两个研究专题并制定了研究技术线路图,采取文献综述法、现场调查法、深度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两个遗产地遗产区及缓冲区共计403.88平方公里进行了实地考察,进一步甄别、统计、分析世界遗产地突出普遍价值载体及其展示、阐释情况;走访遗产所在地各相关单位逾60家,搜集相关规划文本并了解现有管理体制及规划体系、深层分析比较规划之间的冲突问题;深入调查遗产地旅游发展现状、需求以及社区居民的获益情况,走访相关旅游从业单位了解发展困境和开发计划。

 

海龙屯培训工作营_meitu_3

海龙屯培训工作营

 

培训现场_meitu_4

武陵源培训工作营

 

此外,我中心分别为两个遗产地相关职能部门主办了培训工作营,受益单位281家、工作人员600余人。邀请了项目负责人韩锋教授、原旅游局人教司司长肖潜辉教授、贵州师范大学但文红教授、贵州师范大学肖时珍副教授以及中国古迹遗址理事会高级项目专员解立博士,分别就世界遗产与可持续旅游、遗产价值解读与阐释、可持续旅游与社区发展、遗产地旅游发展等专题进行了讲座;遗产地直属管理相关单位参加工作营,在老师的指导下,讨论并总结遗产地管理问题的解决途径和行动计划。截止2017年底,我中心完成了两个遗产地现状与分析中期报告;2018年我中心将在今年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汇报项目进展,年底将完成研究现状报告与建议书,并召集国内外专业人士、遗产地领导及管理者召开专家评审会,为优化研究成果、下一步试点项目做铺垫。

 


[1]中国试点项目更多内容可登陆网站查阅www.whitr-ap.org

[2]试点单位选取标准请参阅网站研究板块“世界遗产与可持续旅游”中国试点项目,《中国试点项目实施计划》。为保证研究深度与质量,本轮试点遗产地研究周期为2017-2018,不再增添新的试点单位,下一轮招募信息请关注2019年相关通告。

Copyright © 2009-2012 World Heritage Institute of Training and Research-Asia and Pacific (shang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