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书速递|世遗宝藏知多少|单霁翔推荐新书《世界遗产在中国:历史城市》
  发表时间:2021-08-31  阅读次数:2971

WechatIMG1233

 


        20世纪70 年代以来,世界遗产保护及其相关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十分关注的事情,鉴于这一体系的先进性、普适性和规范性,此事很快得到了国际社会普遍认同,并获得日益扩大的影响。

image002
▲丽江纳西族妇女



        自197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以来,以西方文化背景为主体的世界遗产保护理念、方法逐渐形成并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随着全球战略研究将人与环境、自然与文化之间的有机关系置于核心位置,遗产的保护与管理不仅仅是专业领域探讨和研究的问题,也受到了普通大众的关注。1987 年中国的明清故宫等6 个遗产地首次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当时很多人包括进入名录的遗产机构都不清楚这究竟意味着什么、会对未来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2000 年首次中国世界遗产地工作会议在苏州的召开,标志着中国世界遗产事业的全面展开。对今天的中国人来讲,世界遗产已经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词语,它已经走进了大众的生活,甚至深刻影响着一个地区的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国家对世界遗产的重视,媒体对热点问题的报道,以及大众舆论对世界遗产的讨论,都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对世界遗产的认识不单单停留在走马观花地游览名胜古迹这个层面,而是有更多的人愿意花时间和心思深入地探究世界遗产更深层次的内涵。人们从文化的膜拜者到传承者,这种转变恰恰为“世界遗产在中国”丛书的出版打下了很好的社会基础。


image003
▲澳门历史城区



        这套丛书汇聚了中国的遗产人对中国加入世界遗产公约以来的回顾与思考,通过科学、直观地展现中国所拥有的众多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不仅有助于中国人了解自己的宝贵财富和经验,也有助于外国读者全面而具体地认识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的价值和地位。编著者汇聚了数十位来自同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东南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他们常年活跃于中国世界遗产事业的第一线,经历着中国世界遗产事业的起起伏伏,见证过中国申请世界遗产的酸甜苦辣。他们用真实的文字记录着中国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并以职业的洞察力分析着世界遗产国际化动向。


 





 

        “世界遗产在中国”丛书全面、系统地反映了中国最新的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的现状,并对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的未来趋势进行理性的预期,将保护遗产的理念贯穿于始终,相信一定会让读者在汲取权威、前沿的世界遗产知识的同时有所受益。

中国文物学会会长    单霁翔

1

====

 

        东方出版中心最新出版的《世界遗产在中国:历史城市》是“世界遗产在中国”丛书之一种。丛书旨在将中国的世界遗产进行分类研究,对其突出普遍价值进行分类研究,使广大读者了解中国世界遗产在全球视野中的地位和价值,是一套科研与普及相结合的世界遗产丛书。本册《历史城市》详细介绍了我国列入世界遗产城市名录的平遥、丽江、澳门、鼓浪屿,作为活态的文化遗产,针对其历史发展与变迁、城市空间、建筑群体、居住环境、人文特征、保护实践等进行了生动阐述和分析,帮助读者深入了解世界文化遗产中的历史城市的价值和意义。
        本书作者均为在这一领域耕耘多年的专家,不仅熟悉材料,且深入参与过这些项目的具体实践,对这一专题有独到的研究。作者在恪守专业准确的前提下,面向非专业的读者,行文明白流畅,图文并茂,具有相当的可读性。


====



丛书主编 / 杜晓帆


复旦大学国土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博导,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东亚文化遗产保护学会副会长、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中国文物学会世界遗产研究委员会副会长等。曾任日本奈良国立文化财研究所特别研究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文化遗产保护专员。出版《文化遗产价值论探微》《从历史走向未来-亚太地区遗产与文化景观保护之路》《东亚纸质文物保护与传统造纸》《乡村文化遗产的未来:堂安论坛纪实与贵州实践》等著作。


本册编著 / 邵甬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乡土建筑科学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建筑学会城乡建成遗产学术委员会理事会理事,《建筑遗产》与Built Heritage编委,法国文化部“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获得者。长期从事世界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与发展、城市更新等研究、教学和实践工作。著有《法国建筑•城市•景观遗产保护与价值重现》《乡土未来》《上海,行走的肖像》等。


本册编著 / 周俭


同济大学教授,长年从事城乡文化遗产保护、城市更新和城市设计研究、教学与培训。组织并参与了亚太世界遗产地的风险评估、管理规划、历史性城市景观和遗产地能力建设等多项培训和研究项目。主持完成了江苏同里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上海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四川北川国家地震遗址保护规划、四川都江堰西街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与灾后重建保护工程、侗族村寨保护规划等项目。


Copyright © 2009-2012 World Heritage Institute of Training and Research-Asia and Pacific (shang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