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遗产影响评估”培训班 |
发表时间:2016-10-17 阅读次数:3398 |
培训通告 时间:2016年10月17 - 28日 地点:菲律宾维甘古城
报名截止日期:2016年6月1日
主办单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上海)(简称 WHITRAP Shanghai) 国际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罗马)(简称 ICCROM)
承办单位 维甘市政府
同济大学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背景 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审阅《遗产地保护现状报告》时发现,许多缔约国的世界遗产地正面临大规模发展所带来的威胁,一方面是因为不恰当的或未经深思熟虑的基础设施和新房建设、城市更新以及土地使用变更等,另一方面则是过度或欠妥的旅游发展造成的。这些发展活动往往会对世界遗产地的突出普遍价值、完整性和原真性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为了更准确地评估发展中的各项因素对遗产地可能产生的影响,世界遗产委员会要求各缔约国开展遗产影响评估(Heritage Impact Assessments)。影响评估这一手段在其它行业已有广泛的应用,当前遗产保护工作也应对这一方法展开适应性研究。
为了响应世界遗产委员的要求,并考虑到遗产地相关部门对该类人才的需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上海)(WHITRAP Shanghai)和国际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ICCROM)于2012年、2014年在中国联合举办了两期“遗产影响评估”培训班并培养了3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专业人士。2016年,WHITRAP Shanghai和ICCROM将以此主题召开第三期国际培训班。
目标 *使学员掌握世界遗产地的管理要求; *使学员了解《世界遗产公约》对缔约国世界遗产地的汇报和监测机制、要求以及意义,例如《遗产地现状评估报告》; *使学员掌握使用遗产评估作为一种监测遗产地影响因素,尤其是世界遗产地的方法和基本知识; *使学员掌握必要的知识(例如法律体系),有能力在其各自国家开展或改善遗产评估工作; *促进学员和机构间经验、信息的交流与沟通。
教学方法 培训课程设置紧凑,涵盖理论知识讲解、案例分析、遗产地考察、模拟练习以及小组作业、课堂讨论。要求学员能够积极地融入到整个课程的三个阶段中,即课前预习,课堂参与,课后专业网络的跟进与交流。在课程中,希望学员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分享知识、交流经验、参与课堂讨论和模拟练习。
申请条件 培训班最多招收 20 名学员,具备以下条件者优先考虑: 1)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决策者或从业人员,有兴趣学习遗产影响评估的方法,将其应用至工作中,评估发展对遗产和社会的影响因素。 2)世界遗产委员会要求缔约国提交遗产影响评估,受命参与该缔约国“遗产影响评估”工作的从业人员或决策者。 3)可将所学知识扩大至更广泛受众的专业人士,例如相关专题培训讲师等。
师资力量 教学团队由在ICCROM、WHITRAP Shanghai、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世界自然遗产保护联盟(IUCN)、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及其他地区机构从事遗产保护工作的专家和教授组成。他们将从各自的专业领域介绍国际社会的经典案例和前沿资讯。
工作语言 本课程的教学语言是英语。所有课程内容和资料均使用英语。申请人必须具有良好的英语读说听写能力,完成个人汇报,参与教学讨论。
证书 完满结束课程的学员将获得由WHITRAP Shanghai 和 ICCROM 共同授予的证书。
学费 950美元 或 人民币6500元,包括学费和实地考察费用。
交通、住宿和生活费 学员需自行承担参加培训的国际旅费和在地生活费。为了承担培训地的食宿,建议至少准备生活费用700美元。 鼓励申请人从政府机构、雇主或基金会等获得经济资助。
奖学金 针对已获得培训资格,却无法承担大部分费用的亚太地区缔约国学员,WHITRAP Shanghai 将提供部分奖学金。 由于经费有限,奖学金仅包括培训地的住宿和/或每日生活补贴。
申请材料 完整填写申请表 (点击下载) ,并连同以下材料(全英文)通过电子邮件形式发送至下述联系方式: * 个人简历 * 500‐750 字的报告,内容二选一: 1)对遗产地(或世界遗产地)的情况综述,指出并解释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等对遗产地的价值(或世界遗产地的突出普遍价值)造成的潜在影响或威胁。 2)简述申请人在影响评估方面的实践或从业经验。
联系方式 *请通过电子邮件投递申请材料,所有申请材料必须用英文准备。 联系人:Sabina CIOBOATA 女士、裴洁婷 女士 地址:中国上海四平路 1239 号同济大学文远楼302 室,200092 电话:+86 (0) 21 65987687 转 8019 传真:+86 (0) 21 65982058 电子邮箱:whitrap_training@163.com
|
当前位置:首页
Copyright © 2009-2012 World Heritage Institute of Training and Research-Asia and Pacific (shang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