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WH+ST中国试点项目结题概要(2017-2018)
作者:李泓 亚太遗产中心(上海)  发表时间:2019-05-15  阅读次数:2632
研究背景
    2018年全年全球旅游总人次达121亿人次 ,旅游业不仅日益成为众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就业和收入的主要源泉。旅游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推动《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内所有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实现,尤其是可持续发展目标8“包容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目标12“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模式”、目标14“可持续利用海洋和海洋资源”。世界遗产地是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若得以适当利用,旅游业能够成为保护世界遗产的驱动力。然而,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之间的平衡问题牵涉因素众多,始终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由此,2012年,在第3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世界遗产委员会正式通过了“世界遗产与可持续旅游项目”(WH+ST),由世界遗产中心协调在全球开展。
    近年来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形势使得旅游市场一派欣欣向荣,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旅游输出国;同时,中国共有53个世界遗产,总数位居世界第二,深受国内外游客喜爱,游客量持续增长。然而,中国的大部分世界遗产地都居住有原住民,故而社会人文、经济环境形势之复杂、管理压力之大全球罕见,具有突出的代表性。由此,考虑到中国的地区性和我中心职能,2015年受世界遗产中心委托,由我中心主导在中国开展WH+ST试点项目。中国试点项目由同济大学韩锋教授主持,中心项目专员李泓担任项目主管,旨在通过WH+ST在中国的应用,对促进WH+ST的落实产生全球示范的意义。
经过为期半年的申报和筛选,2017年4月我中心确定了两个试点并签订了两年项目实施协议,分别是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遗产“土司遗址(贵州海龙屯)”。 入选原因如下:
武陵源:
(1) 从世界遗产角度,武陵源的发展情况受到世界遗产委员会的高度关注,分别于1998年、2015年、2019年提交《保护现状报告》,要求地方重视、平衡旅游发展与突出普遍价值保护之间的冲突;
(2) 从遗产类别角度,武陵源自然资源丰富,1992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遗产,是中国最早一批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的遗产地;
(3) 从旅游发展角度,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旅游产业一直是武陵源区乃至张家界市的经济支柱,是当地居民赖以生活的主要收入来源。
海龙屯:
(1) 从世界遗产角度,世界遗产委员会要求遗产地加强管理体系和管理规划的落实,以此从整体而言确保旅游项目不对突出普遍价值造成负面影响;
(2) 从遗产类别角度,土司遗址于2015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列入时间较晚,与早期世界遗产相比,中国整体在遗产保护和管理发展较成熟,技术配备较先进。

(3) 从旅游发展角度,遗址类遗产地的旅游观赏、体验性较差,游客量和旅游收入相对其他遗产地较少。


研究设计
    结合WH+ST行动计划、2016年“世界遗产与可持续旅游”国际培训班中遗产地的主要矛盾以及试点单位目前遇到的困难,本研究细分为五个专题:“世界遗产地OUV基础研究”、“世界遗产地利益相关者对OUV的认知”、“世界遗产地OUV保护管理”、“世界遗产地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经营与管理”、“世界遗产地社区参与OUV保护及旅游发展”。
    研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国际国内比照;第二阶段是世界遗产地现状分析与建议。
    第一阶段的研究主要采用文献阅读法和现场调研法,这一阶段也分两大路径:路径一是对《世界遗产与可持续旅游》项目的综合理解,包括回顾WH+ST五大目标、《世界遗产与可持续旅游工作手册》、《世界遗产与可持续旅游分析框架》、WH+ST非洲能力建设项目、北欧-波罗的海试点项目、东南亚以社区为基础的管理与可持续旅游项目。路径二是回顾世界遗产申报文本、突出普遍价值、价值载体、完整性、原真性、保护与管理、世界遗产咨询机构对其的评价、保护现状报告、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决议,通过实地勘察、分析确定世界遗产委员会认定的价值与中国现有价值之间的差异及共性。
第二阶段的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综述法、现场调研法、深度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分为四大路径:
(1) 首先确定与遗产保护及旅游发展密切相关的四大主要利益相关者,分别是行政管理人员、居民、旅游从业人员、游客,了解四大利益相关者对遗产价值认知、保护认知、社区文化认知及其相关获取渠道,分析出由于认知存在差异对保护OUV产生的偏差。
(2) 其次是从管理角度,对遗产地现有的机构设置、管理体制、遗产管理规划、国内其他相关的规划的现状进行对比分析,确定现有管理体制、管理规划对OUV以及保护管理工作落实产生的冲突。
(3) 再次基于旅游发展现状入手,了解旅游活动中对遗产OUV的阐释内容及传播方式、旅游产品与遗产价值的结合度、旅游经营及管理情况、以及旅游收入对遗产保护的投入,分析由于旅游发展对OUV产生的冲突。

(4)最后从社区切入,了解社区在遗产地的空间分布情况,社区参与OUV保护的方式与途径,社区参与旅游活动的程度和效果,分析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对OUV产生的冲突。


研究发现
以下四个关键问题,在中国乃至国际具有普遍性:
1. 在OUV价值认知方面,利益相关者普遍存在对遗产类型认识不足、不了解遗产价值载体和遗产范围等认知问题。
2. 在OUV保护与管理方面,遗产地管理体制与OUV保护存在矛盾。存在管理范围及对象不清晰、OUV保护主体不统一、缺乏与OUV相关联的整体性保护管理规划、有待建设与先进遗产监测体系对应的人才队伍。
3. 在遗产地旅游管理与运营方面,遗产地旅游解说和传播没有围绕OUV展开,旅游收入投入遗产保护与管理有限,旅游管理体制与运营方式未能充分保障OUV的保护、阐释和传播,OUV阐释和传播效果未能精细化。
4. 在社区参与遗产地保护与旅游发展方面,社区利益诉求与OUV保护、遗产地旅游发展存在较大矛盾,社区参与OUV保护与旅游发展程度低。

评审总结
    以世界遗产中心Peter Debrine为首的6为评审专家高度评价了试点项目研究成果,一致认为:在中国旅游市场发展过热、重开发轻保护的大背景下,本项目意义重大,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针对性,对中国其他53个世界遗产地具有重要的启示借鉴意义。这两个试点项目卓有成效,研究设计细致、逻辑性强;调研目标清晰,调查充分;工作深入、详实,听取了多领域专家和共同参与的各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基于充分调研基础所发现的问题精准,在中国世界遗产地具有很强的共性,且具有全球示范意义。

为实施和传播研究成果,建议项目组持续进行以下工作:
1. 加强遗产地OUV的保护传播及其公众教育。针对不同利益相关者、受众群体,使用如最新三维视觉等技术阐释OUV,传播OUV;通过专项拨款提升景区内OUV载体的标识和解说体系。
2. 遗产地进一步理顺保护管理体系,探索基于OUV相关联的多规合一保护管理规划。
3. 在旅游管理与运营方面,优化游览线路,丰富游憩机会;优化旅游收入分配机制;使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游客和市场,进行精细化营销和OUV阐释;规范旅游行为,对游客进行有效管理。

4. 鼓励社区参与,促进OUV保护与传播。尊重当地社区传统文化和文化多样性,优化社区空间布局,创建有效沟通平台,促进社区参与OUV保护及旅游发展。

小册子

世界遗产与可持续宣传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与可持续工作手册


世界遗产地-土司遗址贵州遵义海龙屯现状报告、研究总结、培训总结


武陵源现状分析cn

世界自然遗产地-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现状报告、研究总结、培训总结


Copyright © 2009-2012 World Heritage Institute of Training and Research-Asia and Pacific (shanghai)